
嘉興公安局出入境大廳信息介紹
地址:嘉興市南湖區越秀南路277號
電話:0573-82719100
官方網站:http://www.jxgaj.gov.cn/
工作辦證時間:工作日9:00-17:00
嘉興公安局下屬的地區南湖區、秀洲區、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嘉善縣、海鹽縣 都可以到這里辦理出入境手續,不區分申請人是農村戶口或城鎮戶籍。如果是非本地戶籍,持有嘉興居住證也可以就近辦理,很方便,不用辛辛苦苦跑回異地老家了。

桐鄉市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利民東路與環城東路交叉口,電話:0573-88035163;
海寧市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文宗路,電話:0573-87233155;
海鹽縣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鎮海興路118號,電話:0573-86123770;
平湖市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地址:平湖市勝利路380號平湖行政服務中心4號樓底層,電話:0573-85023179;
嘉善縣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地址:嘉興市嘉善縣人民大道1118號,電話:0573-84232140;
南湖區公安分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地址:嘉興市南湖區望湖路566號,電話:0573-82081919;
嘉興市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嘉興市南湖區越秀南路277號:,電話:0573-82719100;
如果你是浙江省其他地區戶籍的杭州市,溫州市,紹興市,湖州市,寧波市,金華市,衢州市,臺州市,麗水市,舟山市,嘉興市,請參考對應的說明。
出入境大廳可以辦理臺灣通行證團隊旅游L簽注(非自由行城市只能辦理此類團隊旅游簽注)、持有國臺辦批文和商務簽證的簽Y、F簽、以及其他個人事務往來臺灣的T簽、Q簽等。嘉興出入境大廳工作人員本著“服務于民”的工作理念,為市民提供高質量服務,歡迎大家辦理旅游、商務、探親等到臺灣的證件。嘉興市民請帶好身份證、戶口簿、入臺證、國臺辦批文、照片。
臺灣商務簽證有什么用呢?
1、 對于中國大陸非臺灣自由行城市而言,可以用商務簽赴臺自由行,不跟團,旅游體驗好,并且也能辦理直飛,方便快捷。
2、 即使是開放了臺灣自由行城市,如果要赴臺商務考察或者商務履約出差,必須用商務入臺證,旅游入臺證只能用來做觀光旅游,2018年很多頻繁用旅游赴臺的人員申請入團被刁難、甚至是拒絕核發。
3、 對于中國一些事業單位、官員等公派赴臺出差,必須通過用商務入臺證申請才能報銷,不得使用自由行的觀光申請手續。
嘉興市居民申請臺灣商務簽證流程、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
要有效率的辦理好,建議找一家專業辦理商務簽證的代辦公司,可以避免辦理過程中的一些坑,不要為了省個幾百人民幣而耽誤商務出行,時間比錢重要,時間就是信譽、是商機。大陸申請人要提供辦證材料有如下:
大陸居民往來臺灣申請書、公司營業執照、申請人任職公司的在職證明、個人的2寸白底彩色照片、個人簡歷表、其他可以證實本人相關信息的比如護照、臺灣通行證、居住證、駕駛證等。
臺灣邀請公司需要提供的資料如下:
電子工商憑證(這是臺灣“經濟事務部”核發的,沒有的話需要去申請,大概是2周時間)、商務邀請函、臺灣商務活動行程表、入臺申請計劃書、入臺證代辦委托書、臺灣公司的保證書。以上資料基本都需要蓋臺灣邀請方的公司章和負責人章(所謂的大小章)。去臺灣旅游網站<www.luckyly.cn>代辦可以代寫資料,既專業快速、又不給邀請方增加負擔,非常值得推薦。
商務簽證可以申請停留多少天?是否有多次往返?
普通商務交流可以1到30天;商務履約可以30到90天。
邀請公司年營業額5千萬臺幣以上的可以申請多次商務入臺證。需要的資料會多一些,具體的可以問本網站客服人員。
嘉興居民辦理好商務簽證后是否可以直飛臺灣呢?
本網站代辦商務簽證價格參考:
自己有邀請公司,15天以內是850元,16到30天是900元,30到90天是1000元。1年多次往返是1500元。
去臺灣旅游網<m.qutaiwan.com.cn>代發邀請,15天內是2500元,30天是5000元。

經過前面的努力已經辦理好臺灣商務簽證后,如果要想從大陸機場直飛臺灣,還需要到企業當地的國臺辦拿赴臺批文(國臺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事務辦公室,在每個縣市都設有機構,大家就近辦理)。
浙江省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是浙江省人民主管臺灣工作的機構(地址:杭州市體育場路498號地勘大樓6樓)。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臺工作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涉臺工作部署,組織、指導、管理、協調各地、各部門的對臺工作。現任浙江省臺辦主任:莊躍成,副主任:林呈生、陳正仁、張正鏞,副巡視員:王洪興。
浙江省臺辦設人事秘書處、聯絡處、經濟處、交流處、新聞處、調研處、綜合處等職能處室(省臺辦傳真電話:0571--87053891)
人事秘書處負責機關行政事務、人事管理等工作;協調機關日常工作(辦公室電話:0571--87055960)。
聯絡處主要負責對臺聯絡和省內臺胞臺屬工作(辦公室電話:0571--87055042)。
綜合處負責綜合文秘工作(辦公室電話:0571--87055030)。
經濟處負責協調和指導全省對臺經濟工作,做好對臺資企業的相關管理與服務工作。負責受理臺資企業的經濟糾紛并進行協調處理;管理浙江省與臺灣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事宜。(辦公室電話:0571--87051056)。
交流處負責管理浙江省和臺灣之間的科技、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事宜;協調處理浙臺兩地人員往來事務及衍生的問題。(辦公室電話:0571--87054029)。

新聞處負責協調管理全省對臺新聞宣傳工作, 負責臺灣記者來浙采訪的審批、接待工作以及省內記者赴臺采訪、交流事宜(辦公室電話:0571--87055067)。
杭州臺辦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富春路188號市民中心E座13樓 , 聯系電話:0571-87214120
寧波市臺辦地址:寧波市解放北路91號,聯系電話:0574--87362677
溫州市臺辦地址:溫州市墨池坊1號,聯系電話:0577--88224398
湖州市臺辦地址:湖州市東街39號6號樓,聯系電話:0572--2064082
嘉興市臺辦地址:嘉興市廣場路1號五號樓429房,聯系電話0573--2521864
紹興市臺辦地址:紹興市人民路靜寧巷58號,聯系電話:0575--5149552
舟山市臺辦地址:舟山市定海昌國路61號三樓,聯系電話:0580--2023416
金華市臺辦地址:金華市雙龍南街號,聯系電話:0579--2469528
衢州市臺辦地址:衢州市縣前街57號,聯系電話:0570--3027432
臺州市臺辦地址:臺州市椒江區市府大道行政大樓,聯系電話:0576--8510829
麗水市臺辦地址:麗水市城東路99號市大院,聯系電話:0578--2132004
嘉興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馳譽江南,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臺灣地區園林城市,擁有南湖、烏鎮、西塘三個5A級景區 ,以及鹽官(錢江潮)、南北湖、綺園、月河歷史街區、梅花洲、九龍山、東湖、莫氏莊園、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點,構成江南水鄉特色。
嘉興科技城
嘉興科技城,創建于2003年底,是嘉興市引進智力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達到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目的所進行的一項重要實踐。嘉興市南湖區派出管理委員會,下設投資公司,負責嘉興科技城的運營開發。嘉興科技城以平臺建設為主要任務,通過引進大院名校,打造產業園區等手段,目前已經形成以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為核心的應用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以孵化園、軟件園、通訊園、芯片園、生物園、材料園為載體的產業孵化和培育平臺。嘉興科技城一期園區3.65平方千米,二期園區計劃拓展至10.67平方千米。
2017年,生產總值為4355.2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3964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07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5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6元 [17]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含副省級城市)排名第17。

浙江嘉善經濟開發區
總規劃面積65.5平方千米,分設電子信息產業園、精密機械工業園、臺灣螺絲城及國際家具園四個專業園區。至今開發區已完成開發面積為20平方千米。嘉善是浙江省外商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至今已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木業家俱、紡織服裝等專業園區。開發區主要以工業為主,以配套服務為輔,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先進裝備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是嘉善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方向。全區基礎設施已達到“九通一平”的條件。
2013年,嘉興市工業增加值1560.88億元,可比增長10.4%,占嘉興市生產總值4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4409家,工業增加值1206.46億元,增長11.5%,增速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增加值643.89億元,增長14.3%;輕工業增加值562.58億元,增長8.2%。
嘉興德國產業園
嘉興產業園共分三個園區:園區A、園區B以及園區C,一小時內可到達上海、杭州、蘇州或寧波。園區的戰略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幾種產業:來自德國、奧地利、瑞士的企業項目;環保裝備項目;輕工業;手工制造業;汽車配件及整車制造業;家用電器;電子制造業;IT及半導體;物流;服務性行業。
臺灣是亞洲開發銀行(亞行)、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東南亞臺灣地區“中央”銀行總裁聯合會(SEACEN)的成員,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觀察員。臺灣在2010年排名前五位的貿易伙伴分別為大陸、日本、美國、歐盟和香港。臺灣的外匯儲備目前為止是世界第五。
2011年臺灣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臺灣人均將達到3萬美元。
第二產業:代工業:晶圓代工、電腦組裝、晶圓設計(IC設計)。制造業:食品加工、化學、鋼鐵、精密機械、手工具、汽車及汽車零件、電子產品、資訊科技、紡織、消費品、醫藥品、武器、造船、水泥、飛行器、精密儀器。
臺灣大型知名企業:臺積電、鴻海、華碩、宏碁、宏達電、捷安特、勝利、聯發科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于淡水河-新店溪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時期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與臺北市并稱雙北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新兩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多數市街地有如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或臥城,但工商業發展也有一定規模,不少企業亦以該市為根據地。其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地景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聚集不少從臺灣各地遠赴臺北工作的民眾在此定居生活。
在工業就業人口中,以制造業和營造業為大宗,各占總就業人口27.82%和8.90%;至于在服務業就業人口中,則以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金融及保險業、其他服務業、運輸及倉儲業、教育服務業為大宗。
目前新北市轄內共有六大主要工業區,由“經濟事務部”工業局開發者為新北產業園區、土城工業區、瑞芳工業區、樹林工業區及林口工業區,泰山工業區則為民間開發。除此之外,尚有多處小型工業區。
汐止區則為近年崛起的新興工商區域,區內登記資本額1億元以上公司高達7,175家,包括宏碁、緯創、增你強、浩漢、宇瞻與臺灣航電等多家國際級企業進駐;目前市府已將汐止區的社后樟樹灣工業區、市中心工業區以及保長坑工業區等3處地區規劃成為‘大汐止經貿園區’的產業核心聚落。大汐止經貿園區定位為“新北市產業黃金走廊”東區重點計劃,要將既有的產業串聯成北臺科技廊帶,希望吸引國際企業總部進駐,進而創造磁吸群聚效應,帶動整體繁榮發展,預計未來增加約三萬名就業人口,兩兆元以上的年產值。
嘉興經濟發展的欣欣向榮,有勞動力和市場的優勢,這是臺灣不具備的!但是臺灣在制造業有著更加先進的技術,比如機床、電子設計、芯片等行業。嘉興與臺灣應該加大商務往來,取長補短、互利共贏。臺灣商務簽證則是實現兩地往來的必備證件,可千萬別只辦理好臺灣通行證就買機票出發,這樣無法出關的。
嘉興市貫徹《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辦法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根據《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國臺發〔2018〕1號)和我省《實施意見》,結合本市實際,現就深化嘉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嘉興投資、創業、就業、學習、生活提供與本市居民同等待遇,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大力推進高質量臺資集聚地建設
1.臺資企業在本市設立企業時可以選擇使用美元或人民幣作為注冊資本金,同等享受本市支持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經營發展的有關待遇,同等適用本市企業減負擔降成本政策。
臺資企業在本市再投資的,可依規享受本市臺灣同胞投資的相關政策待遇。(市商務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臺辦)
2.支持臺資企業參與“中國制造2025嘉興行動綱要”,臺資企業投資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退低進高,與本市企業同等享受各類扶持資金和各項優惠政策。(市經信委)
3.臺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的重大項目和列入省市縣長項目工程的臺資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市發展改革委)
4.鼓勵臺資企業參與本市特色小鎮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同等享受相關支持政策。支持臺資企業參與本市特色跨境電商示范園區建設。(市發展改革委,市農辦、市農業經濟局,市商務局)
5.支持臺資企業在本市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檢測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投資中心、結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電子商務中心等,促進本市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同等享受相應的投資、稅收、資金等支持政策。重大臺資總部項目,可一事一議制定具體支持舉措。(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6.鼓勵支持臺資項目申報省年度重大利用外資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享受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重點服務。(市發展改革委)
7.加大對臺資企業要素支持,對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符合產業導向的集約用地的鼓勵類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別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確定土地出讓底價。(市國土資源局)
8.支持符合產業導向的臺資企業按照規劃開展技術改造,對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經批準使用原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市建委、市國土資源局)
9.支持臺資企業從事科技、文創等產業研發活動,臺資企業申請、授權專利等與本市企業同等享受各項政策待遇。(市科技局)
10.臺灣地區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本市注冊的獨立法人,可牽頭或參與臺灣地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同等享受本市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的支持政策。(市科技局)
11.受聘于在本市注冊的獨立法人的臺灣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臺灣地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申報,享受與本市科研人員同等政策。鼓勵支持臺資企業引進的科技人才團隊申報省、市級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市科技局、市委人才辦)
12.鼓勵臺灣地區知識產權在本市轉化,同等享受本市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對符合本市產業發展方向、對產業集聚 起戰略性引領作用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特別重大項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給予綜合支持。(市科技局)
13.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臺資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研發費用實行稅前加計扣除。(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
14.對在本市的經認定符合條件的臺資研發中心進口科技機械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對設在本市的臺資研發中心采購規定范圍內的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嘉興海關)
15.對市外引進(遷入)的臺資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本市高新技術企業同等待遇,優先安排土地,并從遷入年度起連續3年給予一定獎勵。(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國土資源局)
16.臺資企業與本市企業同等享受本市推動科技創新的支持政策,對新認定的臺灣地區工程實驗室、臺灣地區重點實驗室、臺灣地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臺灣地區企業技術中心、臺灣地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等,給予專項補助。(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17.支持臺資企業在本市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符合相應資質要求的臺資企業經批準可在本市從事相關建設項目。(市發展改革委、市建委)
18.支持符合資質要求的臺資企業公平參與本市采購招投標。(市財政局)
19.支持臺資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參與本市國企改制重組并獲得合法權益。(市國資委)
20.臺資企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申報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同等適用本市各項惠農政策。(市農辦、市農業經濟局)
21.支持中小微臺資企業發展,對符合本市產業導向的中小微臺資企業,由各級政策性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市經信委)
22、支持優質臺資企業股改上市,加強對擬上市臺資企業專業輔導,同等享受本市支持企業境內上市、“新三板”掛牌和區域性股權市場融資政策。 (市金融辦)
23.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金融機構在本市設立分支機構。(市金融辦、人行嘉興中心支行)
24.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優化臺資企業注冊登記、投資項目審批手續,企業開辦手續當場辦結。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發展改革委)
25.建立法律服務團隊,為臺資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對重大臺資項目,建立服務小組,明確專人負責對接協調。(市司法局、民革嘉興市委會、市臺辦)
二、鼓勵支持臺灣同胞在嘉創業創新
26.支持在本市的臺灣同胞參加專業技術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做好在本市就業的臺灣同胞參加考試的報名組織工作。(市人力社保局)
27.支持在本市的臺灣專業人才申報臺灣地區、省“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嘉興市杰出人才培養計劃”等,并同等享受本市人才激勵政策。(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
28.支持臺灣專業技術人才來本市工作或創業,在職稱評定、人才支持政策等方面與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其在臺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可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臺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可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
對高層次或業績突出、貢獻重大的臺灣專業技術人員,優先推薦申報評審高級職稱。對符合臺灣地區和省、市有關規定臺灣專業人才,同等享受本市支持人才培養和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相關政策。
鼓勵支持臺灣碩博人才來本市工作或創業,同等享受本市碩博倍增計劃政策待遇。(市人力社保局、市委人才辦)
29.支持符合條件的在嘉臺灣同胞取得大陸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協助其辦理執業注冊手續。支持符合條件的臺灣地區醫師,按照相關規定在本市申請注冊短期行醫,期滿后重新辦理注冊手續。(市衛生計生委)
30.支持在臺灣已獲取相應資格的臺灣同胞根據臺灣地區有關規定在本市申請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資格并從事相關工作。(市金融辦)
31.支持臺灣專家、學者、教師來本市高校從事專業學科任教,結合所任教的本市高校實際,其在臺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首次評聘的臺灣地區高層次人才,可參照從國(境)外引進人才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政策執行[市教育局(市委教工委)、市人力社保局]
32.支持在本市工作的臺灣同胞申請科研項目,依托本市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科學研究、技術轉化。[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委教工委)]
33.支持本市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為臺灣大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臺灣同胞在本市實習就業的,按照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相關規定,同等享受各類實習就業補貼。(市人力社保局)
34.支持臺灣同胞來本市創業就業,同等享受本市出臺的創業項目扶持、創業貸款貼息、融資支持、房租補貼等各項優惠政策,臺灣青年可申請入駐嘉興市臺灣青年創業中心和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創業。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可應聘本市事業單位。(市人力社保局)
35.臺灣同胞可按臺灣地區有關規定,參與本市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制作。支持臺灣同胞在本市設立文化產業企業。支持嘉臺兩地合拍電影、電視劇,參與文化精品評創。(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
三、著力創造臺灣同胞安居樂業的環境
36.臺灣同胞在本市工作期間,可參照本市職工標準,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繳交住房公積金,離開大陸時經本人申請可一次性支取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市社保事務局、市公積金中心)
37.在本市的臺灣同胞投資者、合法就業的臺灣同胞及其隨行家屬,購買或租賃住房與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對符合本市高端、高級人才條件的臺灣同胞,在本市購買商品房給予35-100萬購房補貼。對在本市工作或創業的碩博人才,在本市首次購買商品房分別給予15萬元和35萬元購房補助。(市建委、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
38.支持臺灣同胞加入本市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等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并參加相關活動。支持臺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本市組織的公益活動和基層社區服務。(市經信委、市文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協)
39.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臺灣同胞可參與本市南湖百杰、道德模范、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巾幗標兵、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和技術能手的評選,參加本單位工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
40.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臺灣同胞可申請旁聽嘉興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嘉興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受邀列席嘉興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嘉興市政協會議。(市人大辦、市政協辦)
41.支持本市高校與臺灣地區高校建立機制化交流平臺,開展學術研究、學生交流、學校互訪等方面的交流。[市教育局(市委教工委)]
42.支持臺灣青少年來本市參加各類夏令營、冬令營及青少年交流活動,對主辦單位按以獎代補形式予以資助。積極協助臺灣地區從事兩岸民間交流的機構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市臺辦)
43.支持在本市的臺灣同胞參與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支持臺資企業入駐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支持臺灣地區文化藝術界團體來本市舉辦臺灣文化節。鼓勵采取簽約、項目合作、崗位聘任等方式,多渠道引進臺灣地區高層次文化人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
44.在本市的臺灣同胞與本市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全市各級公共文化設施按照有關規定,免費或優惠向臺灣同胞開放。(市文化局)
45.臺灣學生在本市申請入讀幼兒園的,由縣(市、區)教育部門按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入讀公辦幼兒園或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申請入讀小學、初中的,由縣(市、區)教育部門按照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申請入讀普通高中的,與本市戶籍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市教育局)
46.在本市的臺灣同胞及投資者、合法就業的臺灣同胞及其隨行家屬與本市居民同等享受醫療衛生服務,臺灣同胞在本市各醫療機構就醫享受綠色通道服務。
臺灣同胞在本市醫療機構就診需要返回臺灣地區報銷的,有關醫療機構應當為其報銷醫療費用提供便利。(市衛生計生委)
47.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可申請入住本市養老服務機構。臺灣同胞在嘉興亡故且在本市殯儀館火化的,可參照本市惠民殯葬政策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留有孤兒且無法定監護人的,可參照本市孤兒福利保障政策獲得相關保障。(市民政局)
48.設立嘉興市臺灣同胞服務中心,作為向臺灣同胞服務的統一窗口,開設熱線電話(82521868)和“嘉興臺辦”微信公眾號,為在本市的臺灣同胞提供服務。(市臺辦,市級相關部門)
本實施辦法自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實施辦法中涉及政策如有調整,按照臺灣地區和省、市有關最新政策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