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正夯,精準農業控制(Precision Agriculture)的發展方興未艾,臺灣于今(2018)年也將此列入5+2產業創新計畫的政策范圍,希望藉由發展新農業,協助農民將知識經驗系統化,建立農業新典范及建構農業安全體系,進一步提升臺灣農業整體價值。
善農科技創辦人李厚寬(Clement Lee)在智慧農業發展浪潮下,推出全球精準農業的技術解決方案平臺,販售農業物聯網相關的各種硬體和軟體,并幫助農業生產者設計及建立資料庫,除了希望系統化的資料能幫助農民更有效率地栽種農產品,進而提高產品的終端價值,更期望科技農業可以將本來4-5年才能獲利的期間縮短至1-2年,增加年輕人投入意愿,吸引青年農民以解決農業人口老化的問題,并將原有種植技術改善得更順應氣候、土壤等環境的變遷。
壓低20% 成本!突破原理自行開發設計晶片
善農科技開發的精準農業技術解決方案平臺,主要透過硬體,包含土壤、濕度、溫度和環境等各式自行研發的傳感器,以及軟體云端資料庫相互配合,在農地或溫室布建硬體后,能精準監測及控制作物環境及生長情形,有效降低水、肥料等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實地監測收集的資料上傳云端,數據分析后,如以花卉產業為例,能調整花卉產期、增加開花率等,最終提升花卉的終端收入。
在將農業技術智慧化之余,也藉由實地資料讓老農民了解現代不管是土壤、氣候或是水質都和過去不同,栽種知識也需要與時俱進,科技能協助他們轉型種植具更高經濟價值的作物,改變過去一位農民平均一生只會栽種2-3 種作物的生態。
善農團隊的軟硬體除少數配件直接向美國采購,核心晶片與電路設計都是團隊自行開發。也因為掌握傳感器中重要的通訊晶片核心技術,因此能節省最多近百萬的基地站架設成本,藉由降低產品價格提供農民可負擔價格,升高他們的使用意愿。
自豪于自行研發的技術,創辦人表示他們的競爭優勢有以下三點:
臺灣產IC設計大幅降低開發成本
硬體設備的晶片由李厚寬自行研究,突破傳統原理,并將晶片交由臺灣廠商設計、打造,大幅減少1/5的開發成本,李厚寬認為降低售價才能讓精準農業控制技術走出研究室,讓絕大多數小農接受。
長距離無線傳輸
同樣是自行設計,仿LoRa式的無線傳輸,已通過美規認證為低功耗設計,接收盒可收發120組sensor數據,且傳送距離可達1.2公里,Clement提到目前這個技術還沒有對手可以超越,為世界頂尖。
資料庫分析
臺灣環境資料豐富,植物景觀從寒帶到熱帶涵蓋了四個氣候帶,在資料庫建立上有絕對優勢。除了天然環境的得天獨厚,臺灣農耕技術在全球也享譽盛名,早從1959年就派遣農耕隊到世界各地外輸農耕技術。
這也是善農最終想要達成的目標:幫助臺灣農技人才或專業種植者走出臺灣。現在借用科技的力量,可以達成在異國農地搭建硬體后,人在臺灣即可遠端技術監控,例如近年美國養生作物風行,但缺乏種出枸杞的技術和知識,當地農民可以利用平臺找到臺灣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同時專家不需要到當地實測就可以獲得土壤水質等環境資訊,遠端就能操作設備決定給予多少水量等,所有數據都將上傳至云端,解決早期派遣農耕隊造成人才流失的問題。
善農所打造的農業技術解決平臺,除了在農民知識與技術的提升上有幫助,也鼓勵、教導農民上傳自己的數據,外國農民可以透過平臺媒合合適的作物專業栽培者咨詢,讓臺灣農民在轉型種植高經濟作物之余,多了一項擔任指導顧問的收入選擇。
醉心有機農法,辭掉海外工作回臺創業
其實這不是Clement初次創業,前一次創業也是與農業相關,開發造型自動澆水器。但他求學期間并非農業相關科系而是資訊工程背景,但為何他會對農業如此癡迷甚至接連創立公司呢?
他說,雖然曾在德國有份薪水不錯的工作,但在走遍世界100 多個臺灣地區、不斷受到不同文化沖擊后,他開始深思什么樣的是他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生活。
于是他辭掉工作回到臺灣,在因緣際會之下和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陳琦俊老師學習有機農法,陳老師對自然環境的友善概念影響他甚深,促成他投身有機農耕領域,但在實際使用世界各地的農耕解決方案后,發現都沒有好用的工具,不是數值不太準確,就是只提供部分解決辦法,讓他興起不如自己動手來開發更完整方案的念頭。
團隊把在氣候帶、農業技術及物聯網發展各方面都具有優勢的臺灣當作研發中心,并且和專精不同精致作物的大學教授們合作開發十種作物栽培模組,如蝴蝶蘭、茶樹和鳳梨等臺灣在國際上具競爭力的作物。主攻海外市場,初步鎖定在美國,找尋策略合作伙伴或投資人,建構國際化的團隊,也打算在當地招募農民合作,使用十種模組來種植作物,以步兵的形式慢慢擴散海外市場并同時壯大數據資料庫。他們所規劃的創業藍圖是:
-短期:以臺灣技術和環境建立資料庫,提供智慧農業知識為主。
-中期:以資料庫為底,向海外的用戶提供農業技術服務,成為作物顧問的定位。
-遠期:發展為全球的農業技術解決方案公司,成為提供各種作物種植模組的平臺。
偏駛創業初衷?創辦人這樣說
不過,善農科技最初成立宗旨是為幫助農民并解決糧食不足問題,但現在方向卻朝精致農業發展,是否與初衷背道而馳?
針對這點,Clement 表示目前的合作的確多以高經濟價值作物為主,這是因為服務這些高經濟價值作物業者能較快為團隊帶來現金流,不過他們并沒有忘記善農科技成立初衷,他們希望先在精致農業闖出一定成績跟規模后,再將資源投入糧食作物市場,借此改善糧食不足問題。創業終究得考慮現實面,不過我們很清楚離實現成立宗旨那天到來前,善農還有好一長段的路要走。李厚寬說。
創業快問快答
Q:最主要的客戶群?
農夫,園藝愛好者和大型農業企業。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很多事情其實在創業以前就決定了
1.學習有機農耕,有了友善環境的概念
2.因為時空背景,認識到了跨國、跨領域的朋友給予了莫大的幫助
3.因為友善的觀念,讓我找到并肩作戰的團隊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創業是沒有辦法確切分享的,也其實完全沒有正確答案。她最美的事情是帶給我無限希望,但一次一次的現實挫折又把我打回原形。我想我學到最多的應該是在一路過程中的心態調整,如何在不斷的失敗中,保持正向心態,確切反省,再迎接更大的挑戰。也慢慢發覺,只有這樣的成熟心態,會吸引到更好的伙伴加入團隊。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善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7/1/18
產品名稱:全球精準農業的技術解決方案平臺
上線時間:201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