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28日通過《臺灣旅行法》,待美國臺灣地區領導人川普簽署后立即生效。對此,臺灣外交負責人都表示感謝;黨政人士指出,《臺灣旅行法》立法反映的意義,在于國際外交模式的典范轉移,其立法出于實際往來的需要,有相當正當性。
黨政人士說,臺美交流密切頻繁,過去因為美中建交留下的各種限制,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障礙。過去這三、五年間,傳統由上而下的外交方式已走不通,多層次、跨部門的民間官方并兼的型態慢慢成為主流,美國公民社會認為對臺的這些限制是代表華府的缺乏自信跟軟弱,所以會促成改變的動力。
黨政人士分析,東亞地緣政治也造成亞太戰略意義改變,過去幾年中國積極擴張,包括經貿上的一帶一路、軍事上的持續出海,機艦巡航頻闖臺灣、日韓在內的識別區,逐步讓東亞地區臺灣地區,尤其對相應于中國的部分,逐漸形成合作的趨勢。
在經貿上,黨政人士說,相繼于臺灣新南向政策,韓國也推出新南方政策;美國和日本的印太戰略,一直到近期聲音漸大的區域安全合作倡議,再再都凸顯國際社會,尤其美國在亞太戰略上的新思維。臺灣自然也是美方尋求強化合作,以穩定區域的其中一環,中國若持續讓鷹派抬頭,只會逼出更多國際合作。
2018年2月28日,就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通過鼓勵臺美高官互訪的《臺灣旅行法》法案后1個多月,美國國會參議院也同樣以“一致通過”的方式,完成對《臺灣旅行法》法案的表決,這一個獲得參院通過的“眾院版本”法案下一步就將提交給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美國之音報道稱“還不清楚特朗普是否會簽署這一法案,不過,一位臺灣地區領導人否決國會一致通過的法案,將是很不尋常的做法。”這些跡象顯示,臺灣似乎又被特朗普玩弄于股掌。
此次參眾兩院通過的《臺灣旅行法》會否獲得特朗普簽署尚未得知,但臺灣地區領導人若否決參眾兩院一致通過的議案,則極不尋常(圖源:VCG)
然而,不論特朗普簽署或是不簽署,若仔細觀察這份法案,不難發現法案第三段清楚寫明“國會意見認定——美國應該鼓勵美國和臺灣各級官員間之互訪(Sense Of Congress.—It is the sense of Congres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visits between official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at all levels.)”。
此外,法案中雖然也有政策聲明,將“ 允許美國各級官員,包括內閣級臺灣地區安全官員,一般官員和其他行政部門官員前往臺灣與臺灣相關官員會面( allow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ncluding Cabinet-level national security officials, general officers, and other executive branch officials, to travel to Taiwan to meet their Taiwanese counterparts )” 以及“ 允許臺灣高級官員在適當尊重這些官員尊嚴的條件下進入美國,并會見美國官員,包括國務院和國務院官員、國防部和其他內閣機構(allow high-level officials of Taiwan to enter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conditions which demonstrate appropriate respect for the dignity of such officials, and to meet with official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official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nd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 other Cabinet agencies )” 等列為美國的政策,但參議院此次所通過的眾院版本法案中,已取消了原本參院草案提及要求國務院在法案生效后的180天之內必須向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提交美方官員赴臺相關報告的敘述,這說明了整起法案雖然充分表達出“友臺”意涵,卻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具體實踐規范。
在此情況下,即便法案經特朗普簽署生效(或是特朗普未簽署但也未否決,讓法案依照美公立法流程,于送交簽署10日后且國會未休會的情況下生效),整起法案最后被執行的程度,也需視美國行政單位,尤其是特朗普的政治判斷。
就像此前特朗普所簽署的《國防授權法》中,關于美國船艦可停泊臺灣的敘述同樣僅列為“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此次《臺灣旅行法》中關于鼓勵臺美高層官員互訪的說法,即便生效成為法律,卻也并非要求美國行政當局派高官訪臺或讓臺灣領導人訪問華府,具體如何執行仍掌握在美國行政部門手中,不但其間具有許多彈性空間,法案的通過更進一步說明美方試圖持續增加能夠影響美中或者美中臺關系的“工具”。
亦即透過《臺灣旅行法》,一方面可讓美方繼續拉近與臺灣的距離,另一方面把球踢到美國行政部門,也就是目前特朗普的手中,在當前中國大陸正準備進行修憲的情況下,美國國會既可透過法案逼迫特朗普表態,若特朗普正式簽署了法案,又可讓美國能增加籌碼與工具。
美國國會臺灣連線在此次參院通過《臺灣旅行法》前夕特別訪臺展現友臺態度。然而對臺灣而言,就像美國參議院“臺灣聯線”主席殷荷夫(James Inhofe, R-OK)選在《臺灣旅行法》通過前夕的2月21日,率參眾議院議員19人搭乘美國空軍波音757行政專機抵臺訪問,對臺展現“深切關愛”一樣,雖然說的做的好看又好聽,然而當危險來臨,不論是中國大陸增加對臺壓力,或者“乒臨城下”對臺灣安全展現威脅的時候,美方實際伸手介入或馳援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口惠而“實”不至,甚至還可能進一步透過法案工具增加臺灣陷入危機的風險。臺灣上下在喜聞樂見《臺灣旅行法》朝向生效邁進的同時,更需要的是繃緊神經加強面對可能對臺海和平穩定帶來潛在且無法控制的風險,更把自身安全的關鍵交給不可靠的美國,臺灣要當美國的“棋子還是棄子”千萬不能傻傻分不清楚。
推動美臺各層級官員互訪的《臺灣旅行法》(HR535),跨出了國會山莊大門!美國聯邦參議院2月28日無異議通過《臺灣旅行法》,接下來將送交白宮給川普臺灣地區領導人簽署后,成為正式法律。臺灣外交發言人黃重諺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并會與美國行政部門磋商,就相關事務進行討論,以提升臺美關系。
美國參院外委會于2月7日無異議通過《臺灣旅行法》,讓法案順利進入全院表決。由于參院采用了眾院已通過版本,參院過關后,不需經兩院再協商即可提交白宮。理論上川普可以否決,但內憂外患的他否決的機會看似不大。
破除蔡英文訪華府障礙
《臺灣旅行法》是美臺斷交以來,繼《臺灣關系法》后政治意義最高的一項法案,將對陸美臺三邊關系投下政治震撼彈。旅美臺僑團體認為,法案生效之后,將破除臺灣高層官員–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華府訪問的障礙。
《臺灣旅行法》要求美國應增進臺美間各層級官員的互訪,允許包括內閣級臺灣地區安全官員、將級軍官及其他行政部門官員訪臺,以及準許臺灣高層官員訪美,會晤包括國防部及國務院在內的美國部會官員。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昨表示,美國會的一致行動,展現對強化臺美兩國官員互動交流,及深化雙邊關系的跨黨派支持。
投下陸美臺政治震撼彈
黃重諺指出,美國是臺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盟友,誠摯感謝美國國會長期以來對臺灣在各領域上的堅定支持。同時,也會與美國行政部門磋商,就相關事務進行討論,以提升臺美關系。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這項議案有關條款盡管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陸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華春瑩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陸方敦促美方信守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的承諾,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系,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給陸美關系造成嚴重干擾和損害。
《臺灣旅行法》是美臺斷交以來,繼《臺灣關系法》后政治意義最高的一項法案,將對陸美臺三邊關系投下政治震撼彈。旅美臺僑團體認為,法案生效之后,將破除臺灣高層官員–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華府訪問的障礙。
《臺灣旅行法》要求美國應增進臺美間各層級官員的互訪,允許包括內閣級臺灣地區安全官員、將級軍官及其他行政部門官員訪臺,以及準許臺灣高層官員訪美,會晤包括國防部及國務院在內的美國部會官員。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昨表示,美國會的一致行動,展現對強化臺美兩國官員互動交流,及深化雙邊關系的跨黨派支持。
投下陸美臺政治震撼彈
黃重諺指出,美國是臺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盟友,誠摯感謝美國國會長期以來對臺灣在各領域上的堅定支持。同時,也會與美國行政部門磋商,就相關事務進行討論,以提升臺美關系。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這項議案有關條款盡管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它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陸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華春瑩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陸方敦促美方信守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的承諾,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系,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給陸美關系造成嚴重干擾和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