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微軟號召橫跨各大產業的在地合作伙伴與客戶,正式啟動AI 100 計畫。臺灣微軟首席營運長何虹博士表示,微軟承諾將提供技術資源、專家團隊、以及整個伙伴生態系的扶持,加速臺灣產業全面數位轉型。
臺灣微軟表示,為實踐產業AI 化、AI 產業化承諾,在“經濟事務部”支持下,號召臺灣橫跨各大產業的合作伙伴與客戶正式啟動AI 100 計畫,計畫在今年底前完成橫跨農業、汽車、教育、金融、、醫療、制造、零售、服務、電信等產業,共100 個由微軟AI 技術驅動的商用AI 解決方案,加速臺灣企業完成數位轉型。
你知道微軟在亞洲的第一個物聯網(IoT)創新中心就設置在臺灣嗎?那是2016 年10 月;去年1 月,微軟AI 研發中心正式在臺成立,還要在未來5 年內將臺灣AI 人才增加至200 人,而無論是IoT 或AI 中心的發展進度,都與當初的目標吻合。
另一方面,今年是桃園市再獲頒ICF 智慧城市論壇評比年度前七名(Top 7)的連續第三個年頭,更有望在今年6 月在紐約年度大會拿下Top 1,桃園市亦是今年智慧城市展臺灣各縣市的佼佼者,一舉拿下3 個獎項。
新北市發展智慧城市亦是如火如荼,同樣連續3 年獲國際智慧城市論壇全球7 大智慧城市、三度獲得IDC 亞太區智慧城市獎項、WeGO 全球最佳電子化數位落差類首獎、百大創新產品獎等多樣殊榮。
上文多個獎項與國際肯定得來不易,臺灣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前段班?這一切與微軟又有何關系?
AI 是數位轉型的關鍵,微軟攜手臺灣伙伴將AI 帶到產業第一線
臺灣微軟首席營運長何虹博士指出,AI 是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Gamechanger,人工智慧對企業、員工的重要性、影響都是存在的。微軟AI 100 計畫聚焦在產業化、應用化以及人才三方面。
從今天的AI Solution Day 的跨產業應用分享,到5 月份DevDays Asia 亞太技術大會啟發在地人才、再到年底100 個商用AI 解決方案落地,微軟正攜手臺灣伙伴一步步將AI 從實驗室帶入到產業第一線的應用,何虹博士特別點出,對于企業來說,數位轉型的路上,企業上下齊心是最重要的。
何虹表示,到了2030 年,AI 將帶給全球GDP 14% 的成長,另一方面,對臺灣產業來說,透過數位轉型,則能在2021 年前為臺灣增加約新臺幣4,000 億元的GDP 增長。根據IDC 預測,AI 投資將在2020 年達到460 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將成為最大市場。
她在現場透露,目前微軟臺灣的AI 100計畫已達到半數,也就是已誕生了50個解決方案,今日現場展出的解決方案則有約20至30個,現身分享案例應用的,包括金融業代表凱基銀行、電信業代表遠傳電信,以及制造業代表的緯謙科技等,部門則有“經濟事務部”水利署現身分享導入AI的第一手經驗。
之前中國大陸互聯網發展速度和規模遠超過臺灣,但是近幾年臺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氛圍興起,大量的人才進入到這一領域,加上世界性互聯網公司google、facebook、亞馬遜AWS云、微軟、區塊鏈等入住臺灣,臺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再加上臺灣政策相對比較寬松,特別是在游戲和數字貨幣這2大領域,大量的中國大陸公司開始進入臺灣,成為出海最好的一站。文化相同、語言一致,往來方便,還有世界巨頭互聯網公司入住,利好消息太多。那怎么樣才可以在臺灣長時間停留呢?旅游入臺證是不行的,一次15天,1年120天停留限制,而且旅游入臺證也不能用來商務,這是臺灣移民署的規定。毫無疑問,必須選擇商務入臺證,我們可以做1年逐次商務簽證代發邀請,每次可以停留30天或者90天,出境后重新申請1個工作日即可拿到再次入境,非常方便。另外也可以考慮臺灣20萬買房,臺灣買房后1年可以停留4個月,這4個月可以一次性停留掉,不需要任何人擔保。要辦理的客戶具體咨詢網站工作人員,或者直接撥打我們400電話:400-001-5186。
臺灣一年逐次代發商務邀請簽證30天到90天網上最強介紹附辦理指南
臺灣其實有發展智慧城市得天獨厚的環境
微軟亞太區公共業務事業群執行長 Candice Ling表示,臺灣高度的網路建設基礎、開放資料指數等條件,是孕育IoT應用的溫床,更為發展智慧城市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微軟物聯網創新中心總經理葉怡君指出,發展智慧城市時,地方所要想的并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好好地去檢視我們的城市有什么樣的問題存在?、城市真正的問題在哪里?、真正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再利用科技去解決這些市民的需求或痛點。
例如新北市從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發展等三大面向著手,透過整合跨局處資源并建置云端平臺,將資通訊技術運用于城市安全、交通、環保、衛生醫療、市政服務及弱勢關懷等面向,還成立新北創力坊、新北社企˙電商基地、新北電競基地等,完備新創及產業發展生態圈。
另外在桃園市的合作中,微軟則在安東青創基地挹注了微軟的孵化器課程及認證、提供AI 教材,推進人才的培訓等。
面對媒體詢問臺灣地方對智慧城市的了解有多少?,微軟指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挑戰,也都積極提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沒有所謂好壞,不過微軟提醒,智慧城市的整合問題與整體規劃,將會是臺灣各城市發展智慧城市的重點。
怎么打造智慧城市?巨量IoT 數據+ AI 是關鍵
微軟指出,無論全球哪個臺灣地區、哪座城市,要打造出真正的智慧城市,所需運用的便是收集到的巨量IoT數據 加上人工智慧(AI)的洞察 ,方能打造出具備地方特色,同時貼近市民生活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在我們的城市日常生活中,一早踏出門,就可能會遇到通勤路段塞車的情形,還有外頭每天都不同的懸浮微粒指數,其他還包括我們日常到醫院看診的頻率,以及城市路上每一盞路燈與交通號志的明暗等,這些都是城市中每天會產生的巨量資料。
微軟指出,在這個萬物連網的時代,這些巨量資料若能好好被地方所利用,就能匯整出促進市民生活品質,甚至是都市發展的關鍵決策。
微軟:AI + IoT = AIoT 是加速慧城市發展的最佳解法
不過,這一切應該要怎么實現、要怎么快速且切中市民需求的打造出智慧城市?微軟指出,導入具備高度分析能力的AI 解決方案、與IoT 結合相輔相成的AIoT會是加速智慧城市發展的最佳解法。
微軟今(28)日在2019 微軟AIoT 智慧城市論壇中首度公布建構智慧城市的準則與策略,對外展現微軟如何與臺灣新創團隊攜手合作,將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推向全球市場,同時深耕在地,創建屬于臺灣人的智慧生活圈。
微軟攜手臺灣新創團隊,走向國際!今年將推AI Business School 課程
微軟指出,目前已與多家來自臺灣的新創公司與產業伙伴在全球各地的智慧城市舞臺上發光發熱,如臺灣的AR 新創公司光禾感知與泰國最大鐵道集團BTS 合作,透過精準定位、AR 技術,帶領游客和市民導覽車站內景物,成為當地的旅游亮點之一。其他的合作伙伴還包括研揚科技、興創知能、LargitData 等。
其中,微軟與研揚科技合作的項目是智慧路燈。在合作中,由微軟提供云端平臺服務,研揚則負責智慧路燈的研發與創新。其可藉由遠端平臺系統得知燈具設備是否有正常運作,可顯著地省下成本與能源,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繼2016 年微軟在臺灣設立物聯網創新中心、去年則設立了AI 中心之后,今年微軟則要針對企業的經營者創立AI Business School 課程,將協助臺灣與全球伙伴共同耕耘亞洲和全球市場,并期望透過案例與經驗分享提供給在地參考。
微軟、IDC公開臺灣AI關鍵報告:
三年內臺灣創新力將提升2.5倍,但需要克服文化障礙
微軟還與IDC攜手在AI Solition上公開了《未來預備式:借助AI掌握亞洲的增長潛能》調查報告。何虹表示,這份報告有兩大亮點存在,第一,它不只是訪問老板,還訪問了員工們,是怎么看待AI的導入;第二,它也不只訪問大企業,有20%的受訪者是新創企業。
報告指出,雖AI 將在三年內使臺灣產業創新力、員工生產力提升近2.5 倍,高于亞太地區的1.9 倍,但目前臺灣只有32% 企業開始擁抱(導入)AI,低于亞太地區的41 %,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在于普遍保守、不愿嘗新的企業文化和缺乏穩健的導入計畫。
IDC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臺灣區總經理江芳韻表示,這份報告是針對亞太15個臺灣地區,包含臺灣在內所做的調查。在臺灣的投資部分,企業們對AI的投資高于亞太平均,顯然都知道AI能帶來的效益是顯著的,且愿意投資;但若從企業文化部分來看,大部分臺灣企業偏向較保守、規避風險的路徑,員工被賦予的創新能力也較低。
成立三年以來看到臺灣產業的改變
微軟指出,在微軟IoT中心成立三年以來,已看到臺灣產業的改變,一開始大家還是從硬體出發,但經過幾年的試煉,臺灣產業的思維已經慢慢在改變,他們發現,與客戶對談是重要的,必須知道客戶要的是什么,而非以過去代工的思維來做生意。
而微軟的IoT 和AI 中心未來針對臺灣人才是否有擴大招募或有相關的培育計畫正在進行?微軟僅透露,去年設置AI 中心之后的目標是在5 年內增加到200 人,目前的進度與當初設立的目標吻合。
微軟指出,相信臺灣一方面可借鏡他國成功案例來規劃和發展具有在地特色的智慧城市,同時將臺灣合作伙伴、創新能量推到海外,為世界各地的城市市民們創造更便利的生活。

微軟AI研發中心正式在臺成立
有別于其他外商的育成與創新中心 微軟率先在臺設立AI R&D 獲得“行政機構”與“經濟事務部”全力支持
這波人工智慧(AI) 急遽發展的浪潮讓全球各國趨之若鶩,望能掌握競爭優勢以引領革新,但即便產業界深知AI將是未來企業必備技術,卻無從下手、不知如何導入應用,因此,科技大廠與展開各項AI研究合作、針對產業結構進行計畫性革新,更顯格外關鍵。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討論焦點更集中在AI,未來的產業若無法AI化,恐將面臨淘汰命運。因此,關心AI發展等同于關心臺灣地區競爭力。尤其亞洲人工智慧的產值在2030年預估將達新臺幣100兆元,臺灣一定要搭上這部列車!“行政機構”長賴清德全力支持:微軟是第一家主動響應臺灣推動AI發展的國際級公司,臺灣科技產業具備深厚基礎,微軟在臺灣設立AI研發中心將投入最尖端的研發資源,將大腦帶進臺灣,和產業攜手讓臺灣成為AI發展的重要基地。感謝微軟團隊對臺灣的支持與付出,將在五年內投入160億的經費,推動AI進而發展智慧臺灣地區、讓安居樂業,這是致力實現的目標。
“經濟事務部”部長沈榮津同時表示:此次微軟AI研發中心的成立,將充分導入微軟總部與微軟研究院的科學研究資源,開啟“經濟事務部”偕同各相關部會與微軟公司在AI研發人才、創新技術與應用、產業解決方案、AI應用人才等領域攜手共進。期待能將臺灣硬體產業的優勢與經濟推力再次升級,除配合5+2產業創新政策外,進而輔導產業升級與推廣產業AI應用,協助在地企業接軌國際,促成更多產業與國際經貿合作,提升臺灣競爭力。
臺灣具備堅強的硬體制造能力底蘊,但發展AI除了硬體外殼之外,最重要的是內在真正的智慧靈魂,亦即更多軟體研發能量;微軟重視臺灣硬體產業鏈完整優勢,更肯定眾多的軟體菁英人才及其合作能力,加上“行政機構”各相關部會積極推動AI技術研究、各產業強烈的轉型意愿等,都讓臺灣成為全球推動AI產業的絕佳場域。臺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強調:微軟關于AI的愿景是推動AI普及化,讓每個人及每個企業都能應用、并享受AI帶來的好處與競爭力。微軟AI研發中心是繼2016年在臺成立的微軟物聯網研發創新中心之后,另一個關鍵的里程碑,感謝“經濟事務部”沉部長及“行政機構”吳政委對于微軟物聯網研發創新中心與微軟AI 研發中心的大力支持,透過創新中心與研發中心的相輔相成,將加速臺灣產業創新與轉型。冀望外商第一個在臺設立的R&D能夠全 與臺灣的合作伙伴攜手,協助加速各產業數位轉型與升級,力助臺灣立足全球AI版圖的關鍵戰略地位。
微軟AI 研發中心聚焦三大AI 項目 AI 前端科研與產業AI 化策略雙管齊下
近年云端及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世界浪潮發展神速,使得AI具有跳躍性的無限潛能;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古卓倫(David Ku) ,同時也是微軟人工智慧及微軟研究事業部首席技術長、人工智慧核心團隊負責人,他指出:與“經濟事務部”去年11月6日會面中提出在臺設立研發中心構想,當場獲得沉部長全力支持,并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微軟AI在臺灣的投資架構,以微軟AI研發中心為軸心,攜手與“經濟事務部”、科技部、教育部等相關部會,并與產業、學術界、法人及研究機構等合作,自2018年1月1日啟動,聚焦三大AI研究項目;同時,從AI前端科研與產業AI化兩大策略方向雙管齊下,培育高階AI人才與產業AI應用人才,從而創造符合產業真實情境的AI創新技術與應用、及AI解決方案,加速打造完整的臺灣AI生態體系,體現AI普及化的發展愿景。
其中,微軟AI研發中心實為微軟在臺長期性AI計畫的起點,微軟將在兩年內投資臺幣十億,建立百人研發中心團隊,并將持續擴充此研發中心的能量,目標是在五年內,招募培育超過200人以上的AI研發團隊,其聚焦的三大AI科研項目包括以下:
SwiftKey 中文智能輸入:目前的輸入法是透過Keyboard、手寫及語音來進行文字的輸入。自然語言處理作為人工智慧的基礎工程。而中文語言模型的研究與改進為智能輸入法的基礎;由微軟將中文化的各種支援從研究模式轉換成產品化的核心技術,并實際開發以意圖導向輸入(Intent based input)為目標的中文智能輸入,為AI普及化在臺灣產業的應用打好穩固的基礎。
使用者意圖認知(Audience Intent Recognition):藉由了解使用者過去使用行為,建立他們的偏好與意圖模型,打造以使用者意圖為導向各式各樣的應用。微軟以Bing廣告作為第一個應用場域,驗證并學習。例如:一位育兒的母親到搜尋網站查詢“奶嘴”,搜尋結果除了呈現奶嘴相關的資料,也會主動推薦育兒社群有類似背景的媽媽最近購買商品的廣告。透過完整的資料、分析其中關連性(join-ability)與使用者識別碼得以進行后續偕同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建模,最后打造實際應用。完成上述SwiftKey中文智能輸入與使用者意圖認知兩分項計畫之后,將直接間接優化或擴充認知服務中文處理能力。其研發成果,將大幅提升中文人工智慧能力與微軟認知服務范疇。
AI 產業垂直整合:微軟會將目前應用在微軟內部的AI技術開放給外部的單位使用,透過跟產業的標竿企業合作,了解該產業在AI的應用需求,協助該企業運用AI進行轉型及改造,并透過標竿企業的回饋,建立該產業AI應用的最佳模式,然后將這個模式移轉給同產業的其他企業,讓該產業的每家企業能夠快速的利用AI來達到企業創新及轉型。例如:在智慧制造上,能結合空拍機之影像辨識技術,在石化廠區等較大型的廠區內進行管線巡檢,減少巡檢之人力成本并能更即時的掌握廠內狀況;或是對產線內之產品利用影像辨識技術提高良率辨識準確度及效率。在智慧醫療方面,可在職能治療上針對思覺失調癥(Schizophrenia)病患以影像識別做表情辨識,找出其和社會功能之間的關聯性。
為達成AI產業垂直整合,需要產業生態鏈共同參與,今日有眾多到場支持微軟AI研發計畫的企業代表,包括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遠傳總經理李彬、研華董事長劉克振、緯創資通企業服務事業處處長夏志豪、臺北附設醫院陳瑞杰院長、神坊資訊董事長張家生、敦陽科技副董事長暨營運長李大經、采威國際資訊總經理蕭哲君、騰云科技董事長梁基文、宏庭科技董事長何冠生等。
臺灣微軟AI 推動成果豐碩 未來積極著力AI 人才培育計畫
臺灣微軟近期積極致力于各項AI推動計畫,除了去年12月與科技部轄下的財團法人臺灣地區實驗研究院簽訂國研院與臺灣微軟AI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在大數據、AI技術與人才培育三大面向緊密合作;在去年9月與臺北醫學大學共同啟動全臺首創AI人才培育計畫,結合北醫既有的醫療資料庫,讓學生藉由線上線下整合的AI 、核心資料科學、大數據等課程,栽培多樣才能的AI人才與全球接軌;去年5月亦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宣布推動大中華區第一個資料科學家培訓與認證計畫,結合微軟專業認證(Microsoft Professional Program , MPP)的線上課程,培植具備資料科學家所需能力的人才;密集的與各機構單位推動AI收獲甚豐,也獲得相當多回饋做為未來AI拓展基礎。
接下來,2018年也已有多項AI相關計畫陸續進行,包括在2018 年3 月至4 月,將舉辦巡回頂尖校園聯合招募臺灣AI 人才菁英,臺灣年輕一代具有優異數理能力,而這是AI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鼓勵臺灣年輕人站出來,把握此刻最好的時機與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