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特色:設計仿效大陸四大名山,殿閣布局形如蓮花瓣狀。兼具傳統與現代寺院之風格特色。
營業(開放)時間:每日08:30至17:30
佛光山位于高雄市大樹區,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為星云法師,他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于民56年帶領弟子披荊斬棘,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為臺灣信眾最多、最負盛名的圣地。但由于長年來前往參拜者眾多,嚴重影響僧眾清修,遂于臺灣時間86年封山,謝絕觀光客進入,只有過年期間才短暫開放。最近佛光山為帶動南部地區繁榮和休閑文化的提升,于90年元旦重啟山門,除周一外,每天都開放。
佛光山除了最主要寺院建筑外,最具特色的是大佛城,為佛光山的地標,四周皆有480尊小型金身阿彌陀佛塑像圍繞,景象莊嚴。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各國文物多達數千件,有機會上山值得一觀。
農歷春節到元宵期間,為佛光山最熱鬧的季節,滿山掛滿花燈,入夜后一片燈海,好不熱鬧,民眾可把握此機會,上山賞燈參訪。
自2011年開始,佛光山寺、佛陀紀念館與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每年12月25日聯合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廣邀全球儒釋道耶回等,友寺宮觀廟堂神尊、陣頭、善信參與;且于2018年通過世界紀錄協會認證:世界最多不同宗教佛像與神像同時聚集的宗教聯誼會。
地址: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大眾運輸:
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高雄客運(往旗山)至佛光山站下。1.搭高鐵至左營站下-轉搭高雄客運(哈佛快線)或義大客運(佛光山線)至佛光山站下。
2.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高雄客運(往旗山)至佛光山站下。
簡介
佛光山位于高雄市大樹區東北區,高屏溪的西側,由星云法師帶領弟子披荊斬棘,一沙一石、一磚一瓦歷經艱辛所建設起來的,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廟;目前佛光山不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南臺灣的佛教重心,寺廟建筑,格局恢宏,并且創立佛教大學,推廣佛法不余遺力。
建筑風格
佛光山建筑主要由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碩殿四座寺廟構成。大悲殿奉祀白衣大士,廟堂周圍嵌有觀音像上萬尊;大雄寶殿占地極廣,氣勢最為宏偉。主祀釋迦牟尼佛,左右陪祀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佛光山四殿內四周墻上共有14800小洞,各奉佛像一尊,光明燈一盞,莊嚴肅穆;接引大佛為佛光山最顯著的目標,其身高達120米,全身塑金,右掌朝前左手下垂,兩眼半閉,似笑非笑地昂然站立,四周另有480尊金身立像佛陀,分別環伺,在陽光山照耀下,鮮明奪明,下方有一座大佛城,大小佛像千余尊,尊之儼然,十分壯觀;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各國文物多達數千件,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佛教勝地
佛光山四大信條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大宗旨為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 ,由星云大師創辦于1967年,星云大師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僧侶及學者,提倡人間佛教,為中國佛教臨濟宗法脈傳承,目前已經成為全臺灣第一大佛寺,佛光山在全世界都已設有許許多多的別分院;1997年佛光山開山星云大師在媒體面前宣布,佛光山即將封山,封山的原因是為了要提供佛光山常住僧眾一個寧靜的修行環境。2000年,星云大師經過層層考慮,佛光山終于決定重啟山門,并且提供大眾一個清靜的環境來修行。
修身、旅游之地
佛光山為帶動大高雄地區繁榮和休閑文化的提升,自2001年開放民眾進入,特別是在農歷春節到元宵期間,為佛光山最熱鬧的季節,滿山掛滿花燈,入夜后一片燈海,十分熱鬧,民眾可把握此機會,上山賞燈參訪;另外,民眾也可順道至玄華山文化院、斜張橋等高雄旅游景點參觀,為您的旅程增加新的色彩。
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于2011年底落成,興建緣起于1998年星云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杰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為感念佛光山長期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贈予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并希望佛光山能于臺灣建館供奉之,以表達感謝之意。佛陀紀念館坐東朝西,總面積達100多公頃,歷經9年才落成,設計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更動,才有今天的主題建筑風格。主體建筑除位于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臺、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靈山,北有祇園。形成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格局。主館后方的佛光大佛為佛陀紀念館的地標,大佛高108米,采用1872公噸銅鐵建造而成,為目前世界最高的青銅坐佛。
佛陀紀念館的設立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陀舍利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凈的佛性,并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佛陀紀念館建筑簡介
佛陀紀念館坐東朝西,總面積達100多公頃,歷經9年才落成,設計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更動,才有今天的主題建筑風格。主體建筑除位于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臺、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靈山,北有祇園。形成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格局。
紀念館本館
高度約50米,占地4000坪,為覆缽式塔身,共七層樓,主要殿堂有金佛殿、玉佛殿、舍利殿、觀音殿、大覺堂等。本館除供奉佛牙舍利外,還設有大型多功能展示空間?;乃倪厔t有四座塔,塔身壁龕有浮雕,塔內各設有菩薩造像。地下設有48個地宮,展示各式相關文物,但每百年才會開啟一室,全部地宮開啟需費時4800年。
菩提廣場、萬人照相臺
菩提廣場面積可同時容納3萬人廣場中有18尊羅漢圓雕,兩側廊道壁面上分別浮雕佛陀行化圖及星云大師所書的贊佛偈。廣場前方的萬人照相臺共有37階,象征37道品。
八塔
位于本館前方,為8座不同功能的塔,象征佛教的基本教義-八正道
禮敬大廳
位于館區入口,意為禮敬諸佛之意,在此沉淀心靈厚,走成佛大道、抵達佛陀紀念館本館進行禮佛。門前有兩座雕像群,右為大象,代表佛陀乘白象入胎,以紀念佛陀降誕;右邊獅子代表佛陀的般若法音,用以闡揚佛陀法義。
佛光大佛
位于主館后方,為佛陀紀念館的地標,大佛高108米,采用1872公噸銅鐵建造而成,為目前世界最高的青銅坐佛。
靈山
本館左邊的靈山洞窟,為提供禪坐修行之用。
祇園
本館右方的祇園供人散步,并設有親子舞臺,可舉辦小型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