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廢令上路后,導致今年有超過100萬噸洋垃圾涌向臺灣,環團斥:處理廢紙除了耗水、耗能,更會造成空氣污染。學者則說,進口廢棄物將排擠臺灣地區回收量,像去年臺灣地區廢紙就少了40萬噸,這40萬噸跑哪去哪?絕對進到清潔隊那里。

■紙業用水去年增80萬噸水
造紙業是國際公認高耗水、高耗能的輕工業,據水利署2016年報指出,造紙業每年用水量達2.3億噸、約一個石門水庫有效用蓄水量,是東部、北部工業用水之冠,來看則是用水第2多的產業,用水比14.5%;就單位面積的用水量,造紙業每公頃用水達1030噸,不僅在所有產業排名第1,更是電子業的5倍。
制造1噸的衛生紙,就要耗費15噸的水,中興大學森林學彭元興教授分析,造紙業極為仰賴水資源,1噸的文化用紙(指書籍、報章雜紙等)則需消耗10噸的水,生產1噸的工業用紙(紙箱、紙杯等)則需要5至8噸的水。
因此,當紙廠大量進口國外廢紙,加上目前國際用紙需求大好,去年生產工業紙量,相較前年增加了8萬噸,相當于額外耗水80萬噸;看守臺灣秘書長謝和霖痛斥,處理廢紙會除了耗水、耗電,過程中會更產生空氣污染,怎么可以讓國外垃圾進口,徒增環境負擔。
■紙廠偷排千噸廢水遭法辦
有些紙廠進口品質很差的廢紙,連帶產生空氣污染,引來居民抗議。謝和霖說:彰化一間紙廠偷排放上千噸的紙漿廢水、戴奧辛等鬧上新聞版面,除了被開罰千萬,還遭地檢署法辦。各紙廠層出不窮的污染事件,顯示造紙業對環境的沖擊。

去年紙廠對臺灣地區廢紙的采購少了40萬噸,這些紙絕對進了清潔隊,難保不會進了焚化爐。彭元興表示,紙廠一年采購280萬噸的臺灣地區回收廢紙, 因為分類不干凈、品質不好,必須打85折,剩下的都是垃圾。
臺灣地區唯一處理紙容器的連泰造紙業也指出,若沒有妥善處理廢棄物,會破壞回收循環系統。連泰經理連大鈞分析,例如紙餐盒上的塑膠膜,他們會進行分離再制塑膠粒,倘若少了這道手續,因塑膠膜燃點高,如果進焚化爐燒,會間接造成環境負荷。
基隆回收業者透露,現在回收價格幾乎崩盤,很多沒有處里的廢紙、廢塑直接進了焚化爐燒掉。據環保署統計,臺灣每年焚化爐燒掉的一般廢棄物垃圾量,平均約300萬公噸;但今年1月到3月的垃圾,比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了12萬公噸的垃圾。
■洋垃圾加重焚化爐處理量?官員:沒有增加
彭元興也指出,去年臺灣紙廠增加進口廢紙的采購量后,造成對臺灣地區采購的廢紙量較前一年減少40萬噸,這40萬噸跑哪去哪?絕對進到清潔隊那里,其中不能回收的廢紙,可能就進焚化爐燒掉了。
臺灣媒體前往基隆市、新北市環保局求證,官方回應:我們垃圾焚燒量逐年下降,沒有增加。但有清運業者向臺灣媒體提供公文痛批:今年新北市以焚化爐歲修為由,限收垃圾的進廠量,所以不是垃圾變少,是因為限量的關系,才讓焚燒量看起來沒增加。
無論焚化量有沒有增加,但在去年,臺灣的資源垃圾確實明顯增加。據環保署年報,去年臺灣的資源垃圾量達413萬噸,較前一年增加44萬噸;但同時間,去年一般垃圾量304萬、較前年減少3百多噸,可見進口廢棄物增加后,許多臺灣地區回收物無處去,最后都進到清潔隊。回收業者分析。
■環團吁追查臺灣地區地下工廠
廢塑料如果流入地下工廠,造成空氣跟水的污染,這是臺灣承受不了的。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孫偉孜指出,面對臺灣進口廢塑量暴增,不僅不加嚴管制,更別提如何防范這些廢棄物,是否流入比合法工廠還多的地下工廠?
孫偉孜建議,建立一套追蹤機制,去看看這些進口的廢塑料,是不是都到了合法的工廠。他呼吁,臺灣在推減塑政策之際,更應該適度拒絕部分的進口塑料, 像馬來西亞、越南,都開始采取一些政策,去減少國外進口的廢塑膠。
謝和霖指出,過去接獲民眾檢舉,住家旁的工廠飄出惡臭,追查發現,這些地下廠不論是處理廢PE 、PP或PVC塑膠的熱熔處理廠,僅使用簡陋的濾網,衍生空污及噪音,若不好好管理,恐成為環境殺手。
廢紙價剩1元崩壞中的回收系統
今年1月洋垃圾大舉襲臺,放任100萬噸廢棄物進口的結果,就是臺灣地區回收體系的崩壞。像8月回收紙價,已較去年同期腰斬;過往與油價連動的寶特瓶,在油價大漲50%之際,回收價竟不動如山;而各地環保局委外的回收物,甚至發生業者因不符成本而棄標的情況,導致環保局不得不下修標價,才有人愿意處理民眾丟棄的回收物。
■不理廢紙回收任紙廠玩60年
這波洋垃圾風暴里,又以臺灣地區的廢紙回收體系受傷最重。然而,許多民眾可能不知道,其實多數的廢紙,并非環保署訂定的法定回收物;目前所有的紙制品,僅紙容器有被規范應回收,其余舉凡紙箱、報紙、雜志、文件用紙, 60年來都是照著造紙廠訂下的游戲規則,自成一套回收—銷售—再制的經濟體系。
主管臺灣地區回收業務的環保署基管會向臺灣媒體解釋,20年前基管會成立時,將汽機車、寶特瓶、電池…等沒人回收的廢棄物,編列成13類法定回收物,紙類只有紙容器被納入,因為像紙箱、報紙、雜志,當時已經有自有的經濟市場,不需要()補貼來推動回收。
因此,臺灣地區各大小回收業者,長久以來都是照著三大紙廠:永豐余、正隆、榮成發出的收紙公告與價格,依:紙板(未分類廢紙)、清板(紙箱)、省報(挑過清板的未分類廢紙)、灰卡(灰色紙盒)、小清(無膠紙張)、紙器(紙箱剩料)等6大類,壓成紙磚送至紙廠秤重,而后紙廠會將廢紙打成紙漿、成為造紙原料。
而今年因為歐美廢紙大舉入臺,造紙廠的廢紙來源增加,無需仰賴臺灣地區廢紙,所以像處理成本高的紙容器、灰卡已被紙廠停收;雜質較多的紙板、省報則被限收,而非像過去照單全收;目前僅雜質最少的清板、小清,紙廠仍正常接取回收商的貨。
■遭紙廠砍價3成新北回收業者:快撐不住了
進口紙進來之后,紙廠先砍了至少3分之1的回收價!五股廢紙回收盤商陳先生無奈說,造紙廠壓低臺灣地區廢紙收購價格,但店租、水電、員工薪水依舊要支出,導致看似偌大的回收場,每個月獲利從10萬已銳減到3萬,讓他大嘆:快撐不住了!
在價格之外,量也受影響。葉姓回收商告訴臺灣媒體,他的回收場已囤積超過500噸廢紙,以前有多少就出多少,但現在都要排到下禮拜了!誰愿意堆在這里?我們也怕燒起來,易燃物耶,每次聽到鞭炮聲都要出來看看。
被問到如何解決困境?從事回收25年的他苦笑:無解啊,大家只能同業講講(彼此抱怨),完全看。國外紙進來太多了,品質(纖維長度)又好;我們臺灣地區的紙一直在島內循環,纖維越來越短。這在歷史上從未發生,是很慘的年代。
連鎖效應下,回收業者只能對第一線拾荒者砍價。臺灣媒體調查,新北廢紙回收價已從去年7月的每公斤4.5元,跌到今年8月的2.3元。從事回收15年的陳先生說:以前不會有頂讓這種東西,但是現在頂讓的回收場超多,報紙翻開,廣告區都看得到。
■脫離常規寶特瓶回收價不動如山
盡管相對于廢紙,目前的廢塑膠回收價看似平穩,但其實也脫離常軌。蔡姓回收業者指出,以往的廢塑膠如寶特瓶,其回收價是跟著國際原油連動,油價越高、回收價也越高,但過去一年油價漲了快5成,但寶特瓶回收價還是跟去年一樣,都是5塊(每公斤)。
攤開布蘭特(Brent)原油走勢也確實如此。去年8月初,油價約在每桶50美金徘徊,其后在產油國合力減產的驅動下,油價在今年一度站上每桶75美元,年漲幅達50%。然而,據基管會針對寶特瓶回收商的調查,今年8月寶特瓶回收價為每公斤5元,與去年8月相同。
現在幾乎每家造粒廠都在進口!亦屬廢塑大宗回收物的PE罐(即牛奶罐),目前回收價約每公斤22~23元,基隆回收商蔡明巨說:照以前的油價,現在的回收價應該起碼31、32塊,他表示,今年許多下游的塑膠造粒廠,大量進口歐美廢塑膠后,就不給我們漲價,反正要賣不賣隨你。
他再以PP(聚丙烯)為例,透露其實從5年前中國頒布綠籬行動、打擊國外廢棄物走私,臺灣PP回收價就幾乎沒動過,現在PP根本出(貨)不出去,因為現在PP的回收量最多,然后又要禁塑。
環保局委外價格、新北流標
隨著臺灣地區回收價不斷探底,嚴重壓縮業者獲利,目前連地方環保局委外的回收物標售價也受影響。新北市環保局循環科長蔣本芝指出,今年紙廠限收廢紙后,回收價連續下跌,導致新北有5個區域的標案,遭回收業者棄標。她說,業者自覺越做會虧越多,寧愿被沒收80至200萬的保證金,也要認賠殺出。
她說,后來環保局重新招標,將處理費從每公斤3.3至4.2元,調降到2.6至3.7元后,才把所有標案招標成功。
基隆部分,盡管還沒遇到廠商流標、棄標,但基隆環保局透露,今年開出的回收物標價為每公斤1.01元,低于去年的1.12元,原因就在于今年臺灣地區回收物價格大跌,倘若沒有調降標價,恐將遇到與新北類似狀況,如果未來持續低迷,會繼續影響標出去的(回收物)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