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On 聲浪媒體科技共同創辦人顧立楷,畢業于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經濟學系、先后于紐約花旗擔任副總助理、臺北麥肯錫從事商業分析,2013-2019 期間,加入Uber 擔任總經理一職,在處理Uber 亞洲地區所遇法規問題顯得不卑不亢。如今,卸去知名矽谷新創光環投入創業,對他個人而言無疑是生命巨大的轉折。
采訪前,顧立楷也不吝分享:過去寄人籬下的工作,只要有一點興趣、抓到一些成就感好像就能挺過去,但創業不然,除非你對相關議題充滿使命,否則熱情很快便會消逝,這是創業與就業最大的不同。
談及此次創立針對繁中市場的Podcast (播客)平臺SoundOn 的初衷,他提到:其實過去7、8年來都有接觸英語Podcast 節目,自己就是重度使用者。比起Podcast 盛行已久的英語系臺灣地區,想將此全新的傳播方式打入華語市場實屬不易,但也因為一個臺灣需要有自己的播客平臺的念頭,顧立楷攜手曾任悠游卡公司董事長、現任流線傳媒社長的戴季全,以及同集團總主筆張育寧共同創辦SoundOn 聲浪媒體科技。
大陸人去臺灣創業就找去臺灣旅游網,提供長期簽證辦理、公司注冊、臺灣買房整套服務。
隨時隨地,讓生活多一種選擇!
Podcast 顧名思義是iPod和broadcast(廣播)二字結合,是一種于手機App 上聆聽的非直播式廣播節目。
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有收聽播客的習慣,長度介于40-90分鐘,它已成為主流媒體的一環,如:知名節目如約瑟夫·詹姆斯·羅根(Joseph James Rogan)所主持的《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節目播放次數甚至達到15 億,其流量完全不輸給主流YouTuber。
播客的崛起某種程度達到分眾需求,人們期待接觸這種以聲音為主、長度不受限制、隨時隨地可重復播放且內容深入的節目,因此即便影音市場競爭激烈,使用者的時間不斷被分割,Podcast 市場仍舊存在;相比于其他傳播媒介,Podcast 節目類別多元、制作成本低廉,比起需要空出一段時間專注閱讀、收看的文字及影音,純音頻的播客更隨性且不具壓迫感,它只需抓住人們部分注意力,把瑣碎、最容易被浪費的空檔加以利用,例如:睡前、通勤、做家事等時間。
在使用難易度上,由于Podcast 頻道大多都可透過手機App 上收聽,十分方便。聽眾可以自由地在Spotify、Apple Podcasts、甚至是SoundOn 軟體上選擇想要收聽的節目。我們想打破過去只有開車時才會收聽廣播的習慣,雖然廣播與Podcast 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最大的差別在于廣播節目??與時段都是被決定好的,而Podcast 有更高的自由度。創辦人顧立楷補充說道。
做中間媒合之外,也協力廣告投放!
在Uber 任職的經驗給我蠻大啟發,SoundOn 一樣也是中間平臺,一定要同時考量使用者和另一方(像是:節目主持人、司機)的需求。顧立楷分享,SoundOn 作為聽眾與節目制作方的中介,需擔任平衡需求的角色。目前,SoundOn 的商業模式采廣告收入,不直接向選擇上平臺的創作者、與訂閱收聽者收費,營運初期以鞏固創作者與培養忠實聽眾為首要目標。
2019 年,美國播客廣告市值為6 億,預估2022 年將飆速成長到14億。Sound On 希望踏上這股旋風,在臺灣坐穩Podcast 平臺與廣告代理商的角色,為客戶篩選合適的Podcaster 協助廣告行銷。
而播客可能的廣告形式也比想像中多元,包含音頻插入,簡而言之就如傳統電視臺在節目中間插入的廣告形式、或是現在YouTuber 常見的置入性介紹,但此形式較為生硬,對于現階段頻道經營者與觀眾來說,都較難買單;因此多半選擇另一種廣告方式——主持人口播廣告,這種約20 秒以內的口播廣告,雖有點像是業配,但透過主持人親切的口吻、加上毫不違和的推薦情境,非但能拉近主持人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也能讓彼此因為商品的推薦與討論產生連結,有點類似代言的概念。除了以上兩種之外,還有所謂置入型廣告,也就是看準類型相近的Podcast 節目置入相關的議題、客制化節目。
顧立楷也分享,英語系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的大平臺如Spotify、Apple Podcasts 等多走向知識含量高的服務,營收來源多半是廣告,過去兩年Podcast 于美國整體市場市值高達5.8 億美元,節目數量約70 萬個,這股勢力在廣告市場上不容小覷;而中國平臺像是:喜馬拉雅、蜻蜓等,則是比較偏課程類、變現較快,透過贊助(斗內,Donate)、月訂閱制、或一次性收費等。就SoundOn 而言,短時間內不打算推訂閱,而是采取全面免費在達到一定的流量后,再考慮納入獨家節目。
我們未來希望有幾種做法,如果拿廣播的市場來看,大部分的電臺都有自己的部門、透過某個廣告代理商去做,所以我們現在的策略是吸引所有臺灣的Podcaster,成為他們的廣告代理商,有些Podcaster 起始聽眾數量不足以聚集客戶,但透過SoundOn 平臺去談便有可能獲得廣告的機會。顧立楷提到,現在已著手進行臺灣Podcaster 意愿調查,預計本月會推出比較正式的平臺,讓Podcaster 可以登記需求。
自創優質內容、篩選上架節目,創造無限發展可能!
就像是17直播、youTube 頻道跟電視共播,而Podcast 則是和廣播電臺共播,這其實是一樣的合作概念!顧立楷指出,臺灣Podcast的數量,2019年大約30-50 個,數量雖快速攀升,但至今未超過100個節目。
此外,最早一代的Podcast 創作者一集節目大概都有2-3 萬個下載量,2020 年成長至大約3-5 萬個下載量。SoundOn 抓準Podcast 極度個人化的特性,除了與媒體公司或是其他內容創作者合作,做中間的媒合外,也投入客制化節目,藉由錄音后制和行銷推廣,把內容豐富化。創辦人指出:Podcast的下載量、更新頻次和聽眾完成率,其實這些數據都很重要,我們發現小眾族群反而黏著度很高。

產的節目15個上榜的就占5-6個,以邀請來賓對談或是政治性的內容最為受歡迎─創辦人顧立楷:邀誰上節目是重點,能夠立即吸引聽眾,政治議題也很好發揮,尤其是選舉前的流量很多。。此外,犯罪現場、歷史刑案、星座占卜、財經趨勢、自我知識提升等相關主題,也相當有看頭。
為全球布局:真正好的內容應該在各種媒介上被聽見!
我們目前只著重在臺灣市場,如果把背后的技術打好的話,希望可以復制到其他的臺灣地區。顧立楷提出跨境經營的想法,目前SoundOn 團隊共9人,包含企劃、剪接、平臺上架等,而是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創作內容)是當前最大的門檻。一直以來,創辦人認為,音頻內容并不局限只能在SoundOn平臺,聽眾也可藉由Spotify、Apple收聽,SoundOn 也只是其中一個媒介,反而內容的優質與否才是重點。
下一個階段,除了持續開發和優化節目外,也期待進軍海外非華語市場。SoundOn創辦人顧立楷:Podcast不像影片你可以上字幕就可以直接推,要前往海外就要更多在地化的內容。,他表示對于日本市場相當看好,因為目前已有小部分日本Youtuber樂于嘗試Podcast,而泰國等東南亞臺灣地區也有望發展,將持續關注。
創業快問快答
Q:希望提供這個社會什么價值?希望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希望能讓每一個人,在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Podcast。也能解決,大家無法專注用眼但又想要一面吸收新知的需求。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目前臺灣Podcast市場尚未完整,因此,現在進入市場是有機會建立聽眾與改變受眾生活習慣的,而公司不僅是推出App,同時內部也有內容制作團隊,因此,會持續推出多元的原創節目
Q:服務的創意來源,是因為發生什么事情而有這樣的想法?
看見中、美Podcast市場的蓬勃,創業就是要有興趣才會投入,現在是重度User所以更有認同感去投入。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SoundOn聲浪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9/9/10
產品名稱:Sound On華語Podcast平臺
上線時間:2019/9/10
團隊人數:目前有內容制作部門、行銷部門、工程部門,人數為10人。












